“郎有才,女有貌”这一对古代男女的溢美之词,与儒家文化主流价值观息息相关。在古代,美丽的容貌只能属于女性吗,男性不可以比美吗?《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篇中提到,邹忌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却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虽然这样问妻子是要悟出直言不易的大道理,但是比美这一行为也折射出古代的男性对美也有一定的追求。

  戎马行军、学优则仕、日出而作的劳动是古代男子的写照,在父系氏族的传统观念中,男子往往要负担一个家庭的经营与生计,受到现实经济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支配,男子的能力强弱比容貌美丑更被看重,所以男子大多都去读书、参军或者辛苦的劳作去了,给男子追求美的空间也就大大缩小了。总的来说,没有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给古代男子追求美与作妆饰。

  古装美男润玉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时期,男子敷粉、熏香剃面、敷擦口脂与面脂也不会被世人诟病,而且还可以收获大批粉丝,虽然这个时期政治经济上十分混乱,社会生活也极为痛苦,但是精神上确极解放、极自由。没错,它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在经济层面,汉朝末年的大动荡大动乱虽然使长达四百年的中央集权经济瓦解,但也成就了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庄园就像一个小社会,里面不论什么物质生活生产资料都可以自给自足。颜之推曾说:“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就是庄园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啦,这样的经济模式为世家大族提供了非常优裕的物质享受,使他们不必为了生计而忙于奔波,从而有大量的金钱与自由时间去化妆修饰自己。

  魏晋美男漫画

  其次,在意识形态层面,由于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不复存在,思想禁锢也随之打破。经年的战乱之苦、骨肉分离之痛使人们不再把追求社会价值的儒家仁义道德当作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准则了,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追求,把魏晋思想引向了玄学。个体不再以绝对地服从于群体和社会为最高价值的实现,转而追求个体人格的绝对自由,这种追求带有“人的觉醒”的重要意义。在魏晋玄学影响下的门阀士族们,便开始极大地推崇和考究人的才情、品貌、风度、言谈、个性、智慧等等品藻,而其中对人物美丽容貌(尤其是男性)的追求,占有比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为重要的地位,很巧的,中国古代美男大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所以,接下来的美男评判标准,也大都源于这个时期。

  刘昊然古装形象

  第一,老天爷赏饭吃的标准。

  首当其冲的标准就是肤色白皙了,公子如玉这一描述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对古代美男的描述了,小说里常常见?大多的古代美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面如白玉,白玉不是纯白,而是带有一定灰度的白,形容男子肤色白皙是最好不过的。著名的肤色白皙的美男子不在少数,比如汉初有位丞相叫张苍,师承荀子,还有个有名的徒弟叫贾谊。跟随刘邦,但是违反了军令被刘邦下令执行斩首之刑。行刑当日,张苍被扒去了衣服,全身赤裸地伏在刑具上面,而执刑的监斩官王陵看到了张苍白皙润泽的皮肤,以及他高大的身材,认为长得这样好的男子着实少见,就动了恻隐之心,杀之可惜,于是王陵向刘邦请求宽大处理,张苍就免于死刑了。从那之后,张苍极为谨慎,恪尽职守,屡屡立功,后来官拜丞相,实为美谈。

  朱一龙古装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崇尚肤白更是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例如《晋书·王衍传》中对王衍的描述“神情明秀,风姿详雅”。身居宰相的王衍,虽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但也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美男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竹林七贤中的名士山涛称为“宁馨儿”,“宁馨儿”的意思就是长得很漂亮的小孩子。除此之外,虽为男子,王衍的皮肤却白净如女子,他结合自己如白玉一样的肤色专门选用白玉作手柄的麈尾,当他手持麈尾的时候,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手的肤色与白玉没什么两样,玉手的赞誉也是来源于此,感觉是魏晋时期的心机boy。正所谓“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再如身为曹操养子兼驸马的何晏,也是“美资仪,面至白”。貌柔心壮,音容兼美的兰陵王,《隋唐嘉话》中也说他是“白类美妇人”。正因为美男子都是肤色如珠玉般白皙有光泽,因此,珠玉也成为了吟咏美男子最常用的词汇。例如嵇康醉态“傀俄如玉山之将崩”;裴楷被时人称为“玉人”;卫玠的舅舅感慨走在卫玠身旁,是“珠玉在侧,觉我行秽”;王敦称赞王衍身在众人之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卫玠漫画形象

  第二个标准,即眼如点漆,也就是眼神要有神彩,瞳色要漆黑。眼如点漆与面如凝脂相搭配,感觉就不会丑到哪里去了!中国古代的对眼睛的审美标准,不论男女都是重神不重形,不论你眼型是什么好看的桃花眼、丹凤眼等等,要是你跟吸食鸦片一样,眼神溃散,一点精神都没有,也称不上好看。例如裴令公曾被王戎称赞道:“眼烂烂如岩下电。”即说裴楷的眼神明亮逼人,仿佛照耀山岩的闪电。即使裴令公生病卧床,也依然被王衍称赞道:“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相对于女子,男子更加追崇更为漆黑的瞳色,瞳仁的颜色愈是漆黑愈是显得此人炯炯有神,气度不凡,美男子都需要的必备瞳色!当今的小鲜肉佩戴美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在古代异色瞳大都被认为是不详之兆,是妖魔鬼怪作祟,反之这样封建迷信促使着漆黑的瞳色更加受到欢迎,所以毫无疑问的,漆黑的瞳色是美男的认定标准之一。还有,美男子杜弘治曾经也被王羲之赞叹道:“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东晋名僧支道林长相在记载中并不好看,但谢公见到支道林,也称赞他说:“见林公双眼黯黯明黑。”可见,古代男子瞳色如漆,眼神有光彩很为颜值加分啊。

  剑眉星目的肖战古装

  秀骨清像,风骨清举。第三个标准则是对美男子身材的定义了。魏晋时期的美男与名士,在身材上追求的是脸要清秀瘦削、身要修身细腰的效果,即所谓的秀骨清像。这里特指魏晋时期对美男子身材的标准,有些朝代还以男子身材魁梧健壮为美,比如元朝、清朝。历史上不少魏晋美男名士的身材被他人称赞,例如琅琊临沂王氏中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被赞风骨清举,话说琅琊临沂王氏这一氏族中出了好多美男子,上面提到的王衍,还有王羲之的弟弟王献之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美男;还有标俊清彻的温峤、风姿特秀的嵇康、岩岩秀峙的王衍等等,这些大美男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清瘦的身材。清秀两字往往与偏阴柔的美对应,比如眉清目秀这一成语上就有体现,不同于浓眉阔目的阳刚美,所以说这是魏晋时期对美男特有的标准。以细腰著称的沈约大美男,不堪罗绮的卫玠小鲜肉都是文弱清瘦、带有阴柔美的类型。再则,这一标准上在艺术作品也有呈现,例如南京西善桥墓曾出土的南朝模板砖画《竹林七贤与容启期》上面的八位名士都形象清瘦、宽衣博带、削肩细腰;还有传世名作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画中的曹植的形象,俊朗清瘦,眼神哀怨,让人为之黯然神伤。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