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昂纳德·斯拉特金

文 | 翟佳

对于中国乐迷而言,莱昂纳德·斯拉特金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即便没有听过他指挥的现场音乐会,也大多听过他和圣·路易斯交响乐团的柴科夫斯基芭蕾舞音乐《胡桃夹子》——这个曲目的第一个数字化录音。广州交响乐团2018-2019乐季请来这位传奇指挥大师演出巴赫“小赋格”、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让人想起唱片中那种细腻、平衡和充满文人气质的声音,也令人见证了一个技巧卓越的乐队训练大师,如何“锻造”出一场值得五次返场谢幕的美妙演出。

我之前对广州交响乐团知之甚少,但有朋友说,广州是个高速发展的城市,有优异的文化品位,你会喜欢的。“在和广交排练之后,我很惊喜,也很感动,这是一个素质极其优异的交响乐团,激情、专注、敏锐、愿意倾听。”这是斯拉特金在最后一次排练之后所言。这四个特质,在音乐会第一首作品的演绎上,显得十分必要。巴赫的《G小调赋格》管弦乐改编作品,是指挥大师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在1930年任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时的改编作品。乐手的专注与善于倾听使得主题在不同声部衔接滴水不漏,在呈示部主属调的对答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感;敏锐与激情则意味着乐队尝试表现出巴赫作品中深邃的意蕴和崇高的表情,同时没有失去现代乐团丰富的质感和宏大的场面,在发展部营造出几近可以触摸的立体感。

圣·桑《第二钢琴协奏曲》同样是G小调作品,第一乐章引子与尾声均是巴赫曲风的即兴主题。独奏家欧美玲是钢琴大师、教育家加里·格拉夫曼的门生,她的琴声也如其名,优美且玲珑八面,这种特质在第二谐谑曲乐章表现得尤其明显;而在接近塔兰泰拉曲风的第三乐章,她踏板的运用巧妙淡化了在快速走指段落出现的技术瑕疵,维持了作品的完整性。

斯拉特金可能是广交合作过的指挥中最体贴、最机智的一位。在圣·桑这首作品中,作曲家的色彩感、逻辑性很大程度上是需要由乐队来完成的。譬如在第三乐章第二主题的演绎中,斯拉特金对于木管和铜管声部圣咏诗乐句的雕琢,同钢琴饱满而略显冲动的情感形成抗衡与张力,一动一静,融合微妙。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交响曲》是当晚音乐会最重头的曲目,是不少乐迷翘首以待的作品,甚至可能是这场音乐会门票几乎售罄的原因。在斯拉特金指挥下的广交音乐会,是一个将抒情与叙事、力量与美感高度融合的演出,因理性而显得卓尔不群。

“我第一个拉赫马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的录音比我在最近的录音长了足足五分钟。回想起来,当时的我太年轻,太煽情,用大量渐慢渲染出浪漫的情绪。现在,我更关注的是结构,是整体感。”斯拉特金两度灌录拉氏交响曲全集,最近和底特律交响乐团的录音和广交的这场音乐会在风格上高度吻合。

第一乐章流畅而生动,低音弦乐的色彩与重量感恰如其分,由铜管乐器营造的高潮不曾打破声部的和谐,结尾定音鼓的演奏并没有像很多“浪漫”的演绎一样震天响,取而代之的是节制而略带悬念。“神怒之日”在中段的动机呈现和乐章末段铜管合奏中,圆号的演奏准确而优美,一如指挥家所说的“雄壮宏大的声音易得,优美而有力的演奏难求”。最著名的第三乐章,五个弦乐声部抒情而难掩张力的线条让人想起老牌德国乐团的手笔,没有流于煽情,就像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勾勒出雄奇壮阔的俄罗斯山川风物。在跌宕而略带怪异、暧昧色彩的第四乐章,乐队在色彩堆叠和力度的极端变化中,仍然能维持室内乐式的对话感,这在很多其他演绎中并不具备。

“自发性”是经常用来形容优秀乐团、精彩演出的词语。这场音乐会无论在听觉还是视觉都能感受到广交在斯拉特金大师指挥下,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演奏激情与灵感。他和广交的音乐会,感受不到大师威权自上而下的俯瞰,而是圆熟与青春对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无论对于指挥家还是演奏家,都是回归音乐初心之作。

- THE END -

近期热门文章

张国勇:夕阳无限好,但愿这不是“交响乐王国”陨落的预兆

2019北京钢琴音乐节报名将于3月15日结束

足不出户,跟世界排名前30音乐院校导师直接上课

订阅2019年《音乐周报》,戳这里!

快收藏!改革开放“40载·40歌”完整版来了

潮·涌 | 改革开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乐事件”

民族管弦乐队座位究竟怎么排?

学钢琴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好处人们却很少谈及

唱合唱,你的声音“炸”吗?

阿卡贝拉就是“清唱”?这几个天团用歌声告诉你答案

孙鹏杰泄露天机:钢琴比赛中评委一分钟内就已打出分了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