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产业发展对于加快中国经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它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间艺术生产性保护的需要;也是延续和弘扬民族精神需要;还是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
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
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明显发生变化。因此,几乎摧毁了民间艺术的原生状态环境,民间艺术趋于消失。总的来说,民间艺术的规模并不大,从中所获得的利润也是十分有限的,这些原因就导致该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稀少。
此外,因受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观念影响,使民间工艺技能难以推广,懂技术的老人不愿意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外人,一般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杜绝外传,由此就使民间艺术的经营状况略显惨淡,民间技艺也处于困难境地,很难推广。
缺少品牌营销意识
民间艺术品的生产模式一般采用的都是家庭作坊式,在市场上流通也是以节日、旅行用品为主,因此营销方式比较简单,销售方法还不够成熟。所以,因品牌营销意识不强,缺少知名品牌产品等而阻碍了发展,民间艺术产业化还没有形成更大的市场空间。
面临审美观念的挑战
传统民间艺术之所以能在民间得到普及,主要取决于人民的文化生活,正因如此才给了民间艺术一个生活的空间,所以当民间艺术只存在于商品形式,却脱离了生活,那么民间艺术产业化市场的危机就来了。
在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状况下,人们心中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民间艺术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正逐渐从日常文化生活中退去,这对整个社会都将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传承体系逐渐萎缩
民间艺术具有家族传播的特点,年轻人在外来文化和传统艺术文化两者之间更倾向于外来文化,反而对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缺乏自豪感。长此以往必将成为民间艺术推广、传承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
▼
▼
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两条路径
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存在两条路径,即民间艺术直接产业化与民间艺术间接产业化。
民间艺术直接产业化是将民间艺术自身作为文化产品进行产业化运营,形成传统的民间艺术产业,属于狭义层面的民间艺术产业化,主要涉及旅游业(形成原生自然式、主题公园式、陈列展览式、节庆集会式、旅游商品式五种旅游开发模式)、工艺品业(面向日用工艺品市场、礼品市场、旅游纪念品市场、环境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品市场等细分市场)等产业域。
民间艺术间接产业化是将民间艺术所蕴含的具有普遍民众心理认同性的文化元素或艺术符号提炼出来,通过艺术创意应用到设计业、动漫业、演艺业等相关产业域,提升其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形成民间艺术创意产业,属于广义层面的民间艺术产业化。
民间艺术的直接产业化与间接产业化虽有不同,但两者共同构成的产业化生产方式成为当代民间艺术的重要生产方式,两者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具体而言,民间艺术间接产业化渗透或是体现于直接产业化之中;民间艺术直接产业化促进或是推动着间接产业化;民间艺术直接产业化与间接产业化联合、衔接,共同构建起民间艺术产业化完整的产业链条。
如台湾的布袋戏,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十车书”黄强华先生与“八音才子”黄文择先生所创立的《霹雳布袋戏》。霹雳最初采用电视和录像带出租进行传播,后拥有了自己的电视台播放霹雳剧集和相关电视节目,拍摄过电影《圣石传说》,一度票房打败《功夫熊猫》,并进行剧台演出,2014年霹雳制作了《霹雳战记》游戏等,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此外,还有天宇布袋戏、神魔布袋戏、新世纪布袋戏等等,而布袋戏粉丝则相互戏称道友,通常在网上交流探讨布袋戏。
▼
▼
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从国内外发展现状来看,国外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发展研究早于我国,在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化进程和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竞相将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作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关于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也日趋成为政府和学术界研讨和落实的重要议题。在这方面,我国西部、云南及浙江等地走在了前列,但大部分地区进行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路径研究,还为数不多。
我们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研究出适合该省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规律和路径,科学有效地促进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这将对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该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它不仅可以使当地的民间艺术资源得以挖掘、拯救、保护和传承,繁荣当地文化艺术事业,更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促进和带动当地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从而达到一举双收的目的。
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对其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是时代的需要,而民间艺术产业化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为民间艺术资源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以上图片均为刘晔本人拍摄)
— 刘晔 —
行走在城市产业顶端的思想践行者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