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是教育部直属本科院校,成立于1953年,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内。
学院占地面积近2600亩,拥有学生近1万人,教职工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79%。学院设有15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21个,研究生专业18个。
办学特色
广州体育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基础,形成了办学特色。学院在体育教育、体育竞技、休闲体育、文化体育、健康体育、体育工程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前列。
学院拥有完备的体育教学设施,如篮球馆、足球场、网球场、棒球场、泳池等。此外,学院还具有办学特色的资源,如提供一流的国家集训基地、协助国家队为主办方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等。
国际化发展
广州体育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等。学院还开设了体育外语、体育中介工作及国际合作项目管理等专业。
学院积极参与国际性体育赛事,与世界各地的体育组织开展合作,构建起覆盖世界范围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同时,学院每年还会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
社会服务
广州体育学院积极服务社会,支持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体育事业,如承办省市级体育比赛、协助社会组织开展体育培训等。此外,学院还开展志愿服务、体育旅游等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责任。
学院还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未来展望
广州体育学院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努力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知名度高、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体育学院。
同时,学院将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推动“走出去,进来走”,积极参与全球体育产业链的构建,促进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100号的本科普通高等体育院校,是中国现代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广州体育学院创建于1956年,前身是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校教育组。1960年,学校调整为全国体育教育函授学院东南分院,1978年改为广东省体育学校,并于1995年更名为广州体育学院。学校占地面积近6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近80万册图书,拥有体育、教育、管理、人文、工程等多个学科门类,是一所综合性、特色鲜明、人文素质突出的现代高等体育院校。
学科设置
广州体育学院设有体育科学、教育学和管理等学科门类,拥有16个本科专业和4个硕士专业。其中,在全国通识教育领域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体育教育专业,是我国高校的首个立项且全日制本科专业。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人文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以体育、教育为两翼,以管理、文化、艺术等为支撑的学科格局。
广州体育学院注重实践创新,与国内外多个学校、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将多种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了特色鲜明、具有广州特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学校开设的“志愿者公益体育组织管理”、“乒乓球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体系研究”等课题,成为国内教学与实践融合的典范。
师资队伍
广州体育学院教职工总数近1000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外籍教师50余人。学校聚集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敬业爱生的师资力量,拥有10位国家级教练员、30多位省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0余名中国科协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广州体育学院的师资队伍摆脱了单一的学科限制,拥有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优秀人才云集的师资队伍。他们从体育、教育、文化、管理等多个领域借鉴学科交叉的理念,在教学与科研中使学生受益。
教学质量
广州体育学院教学质量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始终位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注重培养“全面、专业、有格调”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学校总体带动和推动下,学生们逐渐形成了“勤奋、自律、创新、协作”的行为规范,使本校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成功地推出了典型作品和开发项目。
广州体育学院自2005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和“广东省文明校园”。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在全国高校中都名列前茅。广州体育学院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在学生校内义务劳动制度的带动下,全员实行“六清”、“六修”、“六保”等制度,使学生重视体育和工作之余的日常修养习惯,为其贯穿独立自强、刻苦钻研工作和拥有尚武精神的科学精神。
校园生活
广州体育学院有着现代化的综合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教学楼、公寓等设施和设备,提供高品质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学校还在食堂饮食管理、卫生保健、学生辅导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行全员全方位的教育培养,形成了“师生员工共创美好校园”的良好氛围。
广州体育学院学生会是我国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之一,为学生提供不同领域的社团活动、比赛、讲座和服务。学生会组织了各种社团和文化活动,如乐器社、音乐舞蹈团、书画社、志愿者协会、环卫助学组等,并成功举办了多场文化、体育等大型节庆活动。
总结
广州体育学院立足今天,着眼未来,秉承“身体育展、心灵筑高”的办学理念,不断满足国民体育事业的需求,积极培养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将继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不断推动现代化学校的发展,为推动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州体育学院介绍
广州体育学院是中国体育界的重要学府之一,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广州体育专科学校。现已发展成为集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师资培训、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多元化的高等体育教育机构,是广东省特色高水平学院,国家级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指导中心。”
办学特色
广州体育学院是全国首批体育学硕士点、体育科学学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单位、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并拥有3个一流学科硕士点、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省一流特色学科、1个广州市高水平特色专业。广州体育学院坚持办学特色鲜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各界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职业素质高,能够熟练掌握不同领域技能,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广州体育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数达6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70余人,教授和副教授332人,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占比达58.5%。广州体育学院聘请了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这些专家教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为广州体育学院培养出了不少优秀毕业生,同时也在学科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校园文化
广州体育学院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既有学院特色,又有广东文化特点。广州体育学院有着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歌曲比赛、话剧展演、舞蹈大赛等。同时,学院还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游泳比赛等,丰富师生们的课余生活,调节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社会服务
广州体育学院秉承服务社会的理念,结合学院特色和优势,为广大的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学院与当地政府、企业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如企业员工健身培训、市民健康体检、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等。广州体育学院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如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提供足球教育援助、为地震灾区捐赠体育器材等,以实际行动践行学院社会责任。
结语
广州体育学院在“锤炼品德、涵养才艺”、“健身服务、教学科研、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体育界、教育界、社会各界影响逐渐扩大,成为较具影响力的高等体育教育机构。未来,广州体育学院将继续坚决地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核心,服务社会,追求卓越”的校训为指引,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