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文明和文化的意义是一样的,但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首先,文化没有“反义词”,但有一些文明。文明的“反义词”是野蛮的,不要急于反驳。
当你想到文明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相对野蛮吗?文化可以用来描述人类原始野蛮阶段的历史。例如,在人类建立国家和政权之前,“野蛮”的历史阶段可以用文化来代表。例如,历史学家喜欢用“某某文化”来称呼那些简单地收集和狩猎的人类历史阶段,如“颜那亚文化”等。
同时,现代语境中的文明更多的是指一种符合礼仪规范的文明进步成果的行为活动,比如某些行为是文明行为,那些是不文明行为等等。
其次,文明比文化更普遍,文化强调特殊性,所以文明远比文化更具涵盖性。总之,一个文明中可以有很多文化,而文化往往指的是一些特定的模式。
而且,文明包含物质文明,但文化可以超越物质文明,只存在于精神中。所谓精神文化就是这么说的。
由于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文明的成就更容易移植到其他地方,然后产生各种影响,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变化,如人类社会制度的工业革命和追求物质的概念,影响政治结构的变化和价值观的趋同。
“文明”的传递是“明”,理解后很快就能做到;“文化”的传递是“融化”,没有影响和成长的过程很难实现,不能像物质文明那样立即“使用”或“制造”。
此外,文明更容易定义,因为文明可以依靠物质来保存,如金字塔、古城、雕刻等。现代历史学家依靠这些物质,大致确定人类文明从1万多年前开始。历史学家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人类文化存在了多久。
综上所述,“文明”的概念远比“文化”更广泛、更固定,或者相反,“文化”的概念比“文明”更微妙、更分散。例如,人们经常使用文化来指文明的精神部分。
何怀宏教授曾经给“文明”下过这样的定义,我觉得很有道理,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文明是一定数量的人,具有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可以长期固定群居,形成或走向一定的政治秩序,具有一定的人类开化状态的精神生活形式。”
世界上有很多文化,但文明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形成文明的条件相对苛刻,这对许多古代民族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你想成为文明,你必须有以下要素。首先,你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文明或生产物质文明的能力。不要低估这一点,因为要形成物质文明,你必须有劳动分工、稳定的物质生活来源和剩余收入。此外,还有大量人口聚集的地方。人太少也不行。
其次,要发展国家或国家的原型,不要低估这一条件,因为国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许多古代民族无法创造。
最后,我们应该有文字和相对丰富和精致的语言。如果有歌曲、诗歌和其他精神产品,那就更好了。有了这些东西,一个社会就足够复杂和完整了。
事实上,如果你想了解文明和文化的区别,这里建议你可以阅读何怀宏教授的《文明的两端》。
与普通文明史不同,在文明的两端,何怀宏教授从文明的两端开始,如何进入文明,如何遇到挑战和危机,抓住文明的真正问题,然而,告诉读者人类历史,让读者真正理解文明的“过去”和“未来”。
人类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对此,何怀宏教授给出了答案:以物质为基础,以价值为主导,以政治为关键。
那么,为什么人们认为人呢?为什么它不同于文明之前的原始人,甚至不同于动物?文明为什么要认为文明呢?人类文明是“从物质开始,最后是物质欲望”吗?人类文明如何继续下去?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拯救还是隐藏在文明的起点?
何怀宏教授在书中也一一回答了这个问题。
许多作者在写文明史的旗帜下写了另一件事。文明的两端直接澄清了文化与文明的区别,然后从历史、哲学和社会三个方面继续深入分析,引导读者思考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和问题。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