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军一个标准的集团军下辖6个合成旅,和6个兵种旅:陆航旅、特战旅、防空旅、炮兵旅、工化旅、勤务支援旅,共计12个旅。这其中的合成旅是集团军的核心力量,在集团军发挥着关键作用。不管是合成旅,还是兵种旅,下辖单位都不是团,而是营。也就是说说所有旅,都没有了团,直接下辖若干个营。

集团军的合成旅是2016年军改后的产物,在军改之前,陆军18个集团军虽然基本实行了旅营制,都是下辖若干个旅,但集团军所属的这些旅,是没有合成旅的,一直到本轮军改以后,我军在原机械化步兵旅的基础上,组建了合成旅。我军合成旅的建制准则是“精兵、合成、高效”,以打赢未来战争为首要目标。实际上,我军不少合成旅,就在原来步兵旅的基础上改编的,并加入装甲兵、炮兵等其它兵种。合成旅的突出特点就是火力平台多、火力很强大、高度信息化、指挥扁平化。

合成旅通常下辖8个营,包括4个合成营,以及炮兵营、防空营、作战支援营和勤务保障营各一个。合成旅的这种编制同时兼顾了火力支援、后勤保障、战斗、防空等模块,具备“高效指挥、快速到位、打保一体”的优势。 一个合成营大约是600人到700人左右,而其他营则只有400人左右。合成旅旅部包括旅参谋部、政治工作部和保障部,另外还有工兵连、通信连、卫生连、警卫连、侦察连等直属单位。

旅部机关的人员,再加上所属各营的人员,全部加起来,一个合成旅大约有6000人左右,虽然总人数只有机步师(摩步师)的一半,但是战斗力却有明显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和革新,我国陆军集团军编制早已从师团制发展成为旅营制,取消了师和团两级建制,改变了以前的师团制架构,变得更加扁平化,而且现代化的集团军注重网络化战争和信息战。

现在我军的13个集团军,全部都是旅营制,师和团都被取消了。 不管是合成旅还是兵种旅,编制都是“军-旅-营”,没有师和团这两级建制。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对陆军编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师改旅这个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陆军整体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既提高了单兵作战能力,又提高了整体作战效能。陆军集团军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和组织架构等方面也发生了改变,更加注重现代化作战方式。

合成旅的旅部,相较于传统的师部,减少了很多,过去是师下辖团,团再下辖营,现在是合成旅直接下辖营。现今的合成旅是集团军的核心力量,拥有多个兵种,再加上信息化建设的加持,具有高效指挥、快速到位、打保一体的优势,这也是我军大力推动合成旅发展的重要原因。合成旅更像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迷你版集团军”,着重强调合成化。

合成旅讲究的是高度合成化,合成了步兵、装甲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特种兵、工程兵等兵种。现在虽然集团军同时有合成旅和炮兵旅、防空旅、特战旅、陆航旅,但是合成旅却是主流,一个集团军下辖12个旅,其中6个是合成旅,余下的6个就是各类兵种旅各一个,如炮兵旅、防空旅、特战旅、陆航旅等。现在讨论旅级部队,一般也是以合成旅为例来探讨的。

合成旅的旅部比较小,只有旅参谋部、政治部和保障部,以及若干旅部直属单位,包括警卫连、侦察连、通讯连、卫生队、信息化站等等。陆军一个合成旅下辖8个合成营:4个合成营,1个防空营、1个火力支援营、1个炮兵营、1个综合保障营。新时期的陆军合成旅,已经向着“联合制胜、立体攻防、全域作战”的方向发展,不再是单纯的步兵,相当于微缩版的集团军。

和摩托化步兵师(机械化步兵师)相比,这种合成旅最大的优势是提升了作战效率。以前的部队将能全面作战的单位建设到了师一级,得师一级才能同时下辖坦克、炮兵、防空等单位。现在到了营一级除了防空,已经有了很强的全面作战能力合成旅更是和以前的机步师结构相同。

合成化部队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模块化了,如果一支合成旅被打散,残余的合成营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新的合成旅,指挥方式不会出现太大的改变。到合成营也是如此,这种模块化能让被打散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重新集结成战斗力。合成旅指挥高效,作战灵活,是我国陆军战斗力的典型代表。从兵力构成上看,合成旅涵盖了步兵、炮兵、装甲兵、工兵、防空兵等好多兵种。

好多人可能会说,摩托化步兵师的步兵比合成旅多,大场面还是离不开步兵。持有这一想法的人,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合成旅本质上还是步兵旅,无非是合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更高的机械化步兵旅。一个集团军基本上都编有6个合成旅,单从人数上来看相当于大军区时代的3个野战师。但是,这笔账不能这么算。合成旅最大的特点就是兵力比摩托化步兵师少,可技术性兵种多,战斗力却远超摩托化步兵师。

现在我国陆军的合成旅,已经具备了原来师一级作战编制才能完成作战任务的能力,面对现在瞬息万变的战场,我军的这种合成化编制的作战全面性可以说是非常的全面,尤其是面对现在全球在地区间爆发的作战冲突,我们的合成化编制就如同突进的尖刀一般,可以对各类复杂的战况应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