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跟我说交朋友很难,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个事变得越来越难。

确实,人在年轻时候好像更容易交到朋友。

比如我们在幼儿园时期,可以跟很多人做朋友,成为很好的小伙伴,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

等到了小学和初中,交朋友也不难,哪怕性格比较孤僻的人,也会有几个朋友。而到了高中和大学,交朋友貌似就难了一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等到了社会上,对于朋友,我们变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不愿意在无所谓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和感情。

所谓“宁缺毋滥”是局限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原来我也很挑剔,一般人看不上眼,不愿意降低自己的交友标准,不想跟一些无所谓的人一起玩。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自我封闭的状态,心门外好像设立了好多屏障,这样的不行,那样的不好,这个人有什么问题,那个人不值得浪费时间。

总而言之,我变得非常吝啬,老想着别人应该如何如何,你先对我好,我才会对你好,反正我不会主动把你装在心里面,我的原则是“宁缺毋滥”。

后来我才想明白,这种态度是非常局限的,是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

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很简单,记住这个心法,让你多交朋友!

人到中年,我以为孤独是一种选择,也未尝不好。但有一年我认识了一个姑娘,她后来成了我的诤友,我们认识不久她就批评我太狭隘太自私,没有情商。

“活着不能冷漠无情,那不是清醒和强大,而是自私和虚弱”,她说,“心里只有自己的人,是交不到真心朋友的。”

她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的人,她对周围的人有热心肠,愿意相信人,乐于助人,哪怕是陌生人,她也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从不觉得自己吃亏了。

跟她在一起,你会觉得被关注、受重视,你能感受到她是在意你、欣赏你的,她善于倾听,跟她聊天总是容易忘记时间,有一种被满足的感觉。

这其实就是一种“心法”,爱出者爱返,凡是能够打开心门,将心比心、以诚待人的人,总会有很多朋友的。

关注是一种消耗?

我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把对别人的关注和在意当成一种能量的消耗,所以他们对什么都漠不关心,他们不想在任何人身上消耗自己。

不过,你想一想,这个世界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怎么办?

整个世界都是你的,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当然也没有任何人关心你,没有任何人跟你争什么,当然也没有任何人陪伴你。

如果一辈子都是如此,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没有人是孤岛,人和人的关系毕竟是人生的重要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真正长期独存,逍遥于世外。

从积极的一面看,人和人之间的“互相消耗”本就是生活的滋味所在,毕竟人终究是要死的,没有人可以一直攒着“能量”留下和带走。

心里可以少装几个人,但不能一个都没有!

当然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每天都要跟很多人周旋,沉迷于社交游戏中,也没有什么意义。

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妨超越自我,打开自己,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刻薄,不要求全责备,多交几个朋友,人生的质量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每个人都是愿意被关注被重视的,这是人性。多说一句,不管你是找朋友还是谈恋爱,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上的共鸣,你要懂得对方对方的立场和想法,明白对方的诉求,这样你就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在流浪,目的之一就是找到几个“知心人”,大家可以一起走一段路,给彼此带来温暖和慰藉。

所以,无论朋友还是家人,我们最好是在心里挂念几个人,他们就是我们跟这个世界的联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