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雅尔塔协定》的签订只完成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法律程序的一半。另一半是让中国接受《雅尔塔协定》——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按该协定规定,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蒋介石对斯大林的政治条件的同意,这样罗斯福就成了中苏之间的斡旋人。

1、缔约谈判的准备

1945年6月3日,蒋介石在重庆黄山官邸接见新到任的苏联驻华大使彼得洛夫,对他进行了长篇谈话,重点谈论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和中国对东北的主权问题。

蒋介石特别强调:

“东三省问题是中苏合作的第二次机会”,如果苏联先于其他国家表示帮助中国独立、行政与领土完整,那将成为中苏两国永远合作的基础,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我国四万万五千万人的心理,必皆同情于苏联,如此不但东三省的人力和物资,即我国四万万五千万人民以及所有物资,亦将为苏联与中国之合作互助关系所利用”。

蒋介石最后强调:

今后中苏“无论成立谅解或协定,当可以本人上面所讲的意思作基础,并事前互相有所商讨。总之,在此时解决东三省问题是增进中苏友好关系的一个绝好机会。”

这次谈话表明,中苏已经开始了两国之间的缔约接触。蒋介石还通知彼得洛夫,宋子文在旧金山会议闭幕后先回重庆,与彼得洛夫面谈后将出访苏联,进行缔约谈判。

6月12日,彼得洛夫向蒋介石提出进行缔结中苏友谊互助条约谈判的先决条件五条:

(1)恢复旅顺港之租借,建立苏联海军基地。

(2)大连商港国际化,并保证苏联在该港有优越权利。

(3)在保持中国在东三省主权完整条件下,组织中苏合办公司,共同使用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4)关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应保持现状,即该国为一独立国家。

(5)库页岛南部及其接壤诸岛,以及千岛群岛,归还苏联。

如蒋介石同意这些先决条件,苏联准备即刻开始缔约谈判。

其中第四条超出了《雅尔塔协定》的规定。该协定规定“外蒙古现状须予维持”,当然是现状原封不动,即按1924年《中苏协定》规定,外蒙古仍然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而外蒙古成为一独立国,就是从中国分离出去,在法律上中国将损失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蒋介石没有立即对五项条件表态,只谈了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以租借名义与任何条件联系起来。

他说,租借地一类名义,我中国人民认为是国家的耻辱,我们不好再用这种名义,中苏友谊互助条约是一种光荣的条约,如有租借地一类名义,将失去条约的原意。他问彼得洛夫,关于租借旅顺港是否在雅尔塔会议上谈过。

彼得洛夫做肯定的回答,并说苏联租借旅顺不会反对中国。蒋介石回答,当然不会反对中国,但不可因此使中国变成不平等的国家。

蒋介石告知彼得洛夫,对苏联所提条件,待宋子文回国与他商谈后,再谈。

蒋介石与彼得洛夫的谈判已经真刀实枪地开始了。但直到这时美国方面还没有将《雅尔塔协定》的正式文本提供给中国,也没有告知斯大林对霍普金斯谈话的详情。蒋介石等宋子文回来,就是急切地想知道他从美国带回来的信息。

到6月15日,赫尔利将载有《雅尔塔协定》的这份备忘录送到蒋介石的手里,蒋才明白被美国出卖的真相。

从雅尔塔会议以来,蒋介石一直怀疑中国有被出卖的厄运,他在批阅上述魏道明3月12日电报时,就发出“‘雅尔塔&39;果已卖华乎?”的疑问。赫尔利的备忘录证实了他的疑问,也更使他惊骇。

当天,他在日记中写道,雅尔塔密约“足以置我们中华民族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但蒋介石并没有反抗,因为苏联要的是恢复1904年日本从沙皇俄国夺取的特权,即使中国不接受《雅尔塔协定》,苏联照样可以出兵中国东北,强行恢复所有权利,甚至获取更多的权利,有一个协定加以约束总比没有约束为好。

另外,斯大林已经正式表态支持他统一中国和战后继续领导国家,而不是支持中共,这也正是他最需要的。他所要做的是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如何加以补救,减少损失。

6月27日宋子文以中国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的全衔率领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代表团有外交次长胡世泽、驻苏大使傅秉常和蒋经国等共14人。

中国代表团按预定日程,经阿拉木图,于30日抵达莫斯科,受到莫洛托夫等苏联党政军高级官员隆重而热烈的欢迎。

当晚斯大林礼节性地会见代表团,中方参加会见的有胡世泽、傅秉常和蒋经国,苏方有莫洛托夫和彼得洛夫等。

这次会见标志中苏谈判正式开始。

2、“外蒙古问题”上斯大林的威胁

7月2日斯大林与宋子文举行第二次会见,中苏举行第一轮会谈。苏方莫洛托夫、洛佐夫斯基、彼得洛夫、巴甫洛夫出席,中方胡世泽、傅秉常、蒋经国出席。

会谈是以互相确认《雅尔塔协定》开始的,随后,中苏谈判就以逐条讨论《雅尔塔协定》的形式开始了。

斯大林首先谈外蒙古问题。

他说,外蒙古的特殊地理位置,日本人总想加以利用,推翻苏联在远东之地位。如果苏联没有保卫外蒙领土的法律上的权利,那么苏联就有损失整个远东的危险,对中国也不好。

苏联需要有以自己的军队保卫外蒙古领土的权利,这对中国也有利。蒙古人民共和国不愿意加入中国。

蒙古人追求自主和独立。割去外蒙古对中国有利,否则,它将是联合所有蒙古人的因素,对中国有害。

接着斯大林强调说,苏联政府之所以签订雅尔塔协定是出于两点考虑:

(1)必须加强苏联反对日本人的战略地位,苏联想与中国结成同盟,联合所有力量以击败日本。

对旅顺口、中东铁路、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外蒙古,苏联所有要求都为了一个目标:加强苏联和可以预见的盟友中国的战略地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反对日本的战略地位。

(2)苏联人民已作战四年,需要休养生息。

如果我们进攻日本,人民就会说,“人未犯我,而我犯人”,这时我们将如何自我辩护。

这两点,希望宋子文在继续谈判时加以考虑。

关于外蒙古问题,宋子文驳斥说:

斯大林并不明了中国对外蒙古的立场。中国现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中国政府无法宣布放弃任何一部分领土。我们现在不谈这个问题。苏联在过去曾承认外蒙古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承认外蒙古独立,中国政府在人民中的地位就会动摇。

宋子文表示强烈反对外蒙古独立的立场。

斯大林对外蒙古的要求超出了《雅尔塔协定》的条件。

他知道,要求外蒙古独立将受到中国强烈反对。他向宋子文提出,外蒙古如得不到独立,它将把内蒙古的蒙古人联合起来,成立共同的蒙古国,也就是说,中国如不割去外蒙古,将失去内蒙古,这是明显地对中国施加威胁。

宋子文在谈过其他问题之后,又回到外蒙古问题。他说,外蒙古如果独立,中国在西藏问题上将发生困难。在一次太平洋委员会会议上,丘吉尔就提出西藏独立问题,“我不得不与他进行激烈辩论”。

斯大林说,对解决外蒙古问题,我们所关注的是国防目的。因为日本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从外蒙古领土切断赤塔地区的西伯利亚铁路,而整个远东地区就将落入日本人之手。

“我们不能在中国领土上驻军,如果我们提出类似的要求,那才是怪事。外蒙古问题不比旅顺口问题,这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斯大林随即从隔壁取出一张地图,以示外蒙在战略上的重要性。他的这段重话,表示对外蒙古的要求志在必得,甚至不惜动用军队。宋子文只好表示,待请示委员长再定。

对南萨哈林岛(库页岛)划归苏联,宋子文表示支持。

3、大连问题的强横

关于大连,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宋子文问:大连国际化为何意?

斯大林答:

是国际性商港,各国商船均可进入,但苏联有权占有优越地位,需要另订协定。

宋问,优越地位对谁而言?

斯大林说是对中国和其他国家而言。苏联的优越利益表现在对港口的行政管理和苏联专用的港湾,应较1896年旅大租地条约为改善(应为1898年《旅大租地条约》,依据该约旅大为沙皇俄国租借地)。

这就是说,苏联对大连的要价超过了沙俄时代。宋子文说,关于大连港的地位问题,他问过杜鲁门,他证实就是自由港。如果是这样,大连的行政管理权应该属于中国或中国与苏联。

斯大林说,按照他的意见,大连的主人应该是俄国人和中国人,与行政管理有关的所有问题,需在专约内解决。

宋子文问,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是否已拟就文件。斯大林说没有,需要将旧约加以修改。

宋子文说,旧的租借条约期限已满,而且这个文件是沙俄与中国签订的,我想阁下不致以该条约为依据。自由港系对各国开放贸易之意。

而且苏联多次承认中国在满洲的主权,大连行政权应属中国。

斯大林说,可以建立苏中合营公司,理事长为中国人,而港口行政长官为苏联人,利益对半均分。苏联不要求建立租借地,要求行政共同管理。

宋子文说自由港不征货物税,将建立类似于海关的机关,征收关税。斯大林说,雅尔塔通过的文件说“大连商港须国际化”,它不是自由港。这样,斯大林对罗斯福做出的大连被辟为自由港的许诺,也被斯大林取消了。

关于旅顺港。宋子文说,旅顺港中苏共同使用,中国不愿意租借该港,但准备使之成为中苏共同利用的军港。斯大林表示,为迁就蒋介石,可找到共同词语,苏联不对中国开不利的先例。

4、东北问题

关于中东铁路。

宋子文问,建立中苏合办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公司苏方是如何考虑的。

斯大林答,公司从事铁路经营,铁路建筑者是铁路的所有者。宋子文问,多长期限,是否仍保留1924年条约条款,即从该路建成60年后归还中国的条款,还有中国可以赎回的条款。

斯大林答,需要确定共同经营的期限。铁路赎回前归苏联所有,中苏共同管理;中国赎回以后,归中国所有,由中国管理。

期限问题,延长旅顺口期限(1898年《旅大租地条约》规定,俄国租借旅顺口期限为25年),缩短中东路期限(根据1924年《奉俄协定》,中东铁路从建成之日起年满60年无偿归还中国),两者合起来的期限扯平是40-45年。

苏联不在铁路驻军,平时也不利用铁路运送军队。苏联对铁路的优越利益也和大连一样(由苏联人出任管理首长)。宋子文表示同意。但他指出,蒋介石认为,关于旅顺口和中东铁路协议的期限是2025年。斯大林仍然坚持40—45年。

对《雅尔塔协定》各项讨论一遍之后,宋子文提出该协定中一个原则性表述问题:

“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一语,中国不愿意写入协定之内,因为旅顺、大连均已过了租借期限,而中东铁路苏联又出售给“满洲国”。

宋子文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谓恢复1904年以前的权益,就是让中国恢复1904年以前沙俄的侵华权益,这对以社会主义国家领袖而自荣的斯大林来说,是既没面子、又切中要害的一句话。

斯大林连忙解释说,“恢复”一语是指朴茨茅斯条约而言,并非恢复在中国方面的旧有权益,此语锋芒系指向日本,非指向中国。

我们不想恢复沙皇俄国的在华权利,而愿意在完全是另一基础上缔结条约。雅尔塔会议签订的文件不是条约,该条旨在反对日本,不反对中国。但不管斯大林怎样辩解,事实上他所要恢复的正是沙俄的侵华特权。历史事实就是如此!

接下来是东北该交给谁的问题。

宋子文问,当苏军在满洲作战时,苏联方面是否请中国政府向苏军派驻代表。

斯大林言外之意,只有国民党政府接受苏联对外蒙古、旅顺口、大连、中东铁路等全部要求,他才允许蒋介石随着苏军接收东北行政。将苏军占领的地方交给谁?是苏联谈判的王牌。苏联一亮这张王牌,中国代表团就得就范。后来的谈判就是按照这一路子走的。

5、“外蒙古问题”上美国推卸责任

谈判结束的当天,宋子文将谈判情况向蒋介石作了汇报,并就一些争论焦点问题请示对策。

与此同时,宋子文与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密切磋商,以求得美国方面的支持。7月3日,宋子文约见哈里曼,将7月2日与斯大林会谈的情况向美国作了通报。

特别询问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上对外蒙古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并表示中国坚决反对外蒙古独立,在外蒙古问题解决之前,谈判限于停顿;美国政府如何解释这一条款,至关重要。

但美国并没有帮什么忙。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电告哈里曼说,在雅尔塔会议上对外蒙古保持现状一语没有进行讨论。

“照字面的意义应该是,保持外蒙古目前事实上的合法地位”;我们的理解是“虽然外蒙古&34;在法律上的主权仍属于中国,,这个主权“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电报还告诫哈里曼,在中苏谈判过程中,美国充当雅尔塔协定的解释者是不明智的。

这样对雅尔塔协定的解释,就任凭斯大林单方面做出,中国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但是,美国绝非对中苏谈判漠不关心,而是关心它自己的利益。贝尔纳斯随后电告哈里曼,尽管美国不当解释者,但美国作为雅尔塔协定中的一方,希望中国和苏联在达成协议之前,与美国磋商。

并指示哈里曼,美国政府希望得到保证,对于大连港及其他苏联与中国可能达成特别安排的任何地区,将遵守国际通商机会均等的原则。

也就是说,美国要求东北的所有地区都要向美国开放市场。对中东铁路,它应由苏联与中国共同经营。

6、“外蒙古独立”的条件

7月6日蒋介石电示宋子文,中国政府与苏联达成协议的原则:

“若国内(包括东北和新疆)真能确实统一,所有领土、主权及行政真能完整无缺时,则外蒙独立或可考虑”。

所谓全国真正统一的要旨是:

(1)东三省领土、主权、行政必须完整;旅顺军港行政管理权必须归中国;大连为自由港,援国际惯例,行政管理权归我领土主权国主管;中东铁路干线可与苏联共同经营,非双方共管。

(2)新疆伊犁以及全疆各地被三区革命军占领地区完全恢复,阿尔泰仍属新疆范围。

(3)中共军令、政令必须完全归中央统一,即照各国政党对国家法令切实遵守,政府改组时,可容纳其在行政院之内,但决不能成立联合政府。

(4)在以上三条完全实现后,政府可遵照三民主义原则,允许外蒙古以全民投票方式解决是否独立问题。如投票结果赞成独立,经国会通过,政府批准,准予外蒙独立。

这是蒋介石鉴于三北(东北、新疆和外蒙古)将出现的严峻形势,以一北(外蒙古)换二北,而对苏联做出的最大让步。

7、宋子文的再次努力

7月7日宋子文与斯大林举行第二轮会谈。中苏双方出席人员与第一轮相同。这次只谈了一个议题——外蒙古问题。

宋子文首先为谈判暂缓进行表示歉意,并说明因外蒙古问题极为重要,蒋委员长对此作了较长时间的考虑。在上次会议上他曾说,中国政府的看法是,现在不讨论外蒙古问题。

但蒋介石告知,他完全同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对外蒙古问题的提法,即维持现状。中国政府同意维持现状,但并不承认外蒙古独立。自保为每一个民族的第一法则,中国任何政府如果签订割让外蒙古协定都不能存在下去。但我们同意维持现状。

斯大林问,对“维持现状”作何理解。宋答,即今日之现状。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斯大林讲了以下意思:

(1)外蒙古人想独立,他们不接受中国代表。(2)现状即为正式承认独立,中国在外蒙古没有代表,外蒙古在中国也没有代表。与西藏情况不同,中国在西藏派有代表。(3)再过半个月,将起另一冲突(系暗指苏联将经外蒙古出兵东北)。那时中国人会说,我们没有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军队开进外蒙古,占领了这个国家。苏联不愿扮演类似的角色。(4)外蒙古这种不确定性将影响中苏邦交。

宋子文咬定《雅尔塔协定》的规定,说三国领袖在雅尔塔考虑到中国社会舆论的敏感性,故采用了“维持现状”的表述。

斯大林说,《雅尔塔协定》为莫洛托夫起草,三国领袖照样签字而已。“维持现状”就是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宋子文坚持,无论如何中国不能同意外蒙古独立,这是蒋介石和他的顾问们深思熟虑的意见。苏联认为外蒙古对苏联有重要军事意义,同时受日本威胁时,苏联必须派兵至外蒙,我们表示同意。斯大林说,我们也经过了仔细认真的考虑,如果中国坚持自己意见,那我们谈判立即停止。

宋子文重申中国不反对苏联向外蒙古派兵。斯大林则反驳说,今天中国不反对派兵,但明天就会反对。宋子文遂提出订立军事同盟条约加以保证。

斯大林说,我们已经拟定了为期20年中苏同盟条约草案。

莫洛托夫遂将四种条约草案,即友好同盟条约、中东与南满铁路协定、关于旅顺和大连之协定、外蒙古独立宣言草案交给宋子文。

宋子文对斯大林坦白说出自己的计划表示感谢,同时指出中国也有现在和未来问题,“倘无现在,则不能有未来”。因此从现实出发,中国不能同意外蒙古独立的建议。因为没有接到训令。

斯大林遂宣布谈判到此结束。

这是宋子文在接到蒋介石同意外蒙古以全民公决的方式独立的电报之后,与斯大林进行的一次会谈。

宋子文在会谈中没有透露电报的任何内容,试图作最后一次努力,争取外蒙古留在祖国版图,为国家和民族尽一份应有的责任。

但斯大林坚持,如果外蒙古独立问题不解决,其他任何问题都无从谈起。

这样,宋子文就面临两种选择:

要么接受斯大林的条件,失去外蒙古;要么拒绝外蒙古独立,使整个谈判归于破裂。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