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皇家加勒比集团与香港旅发局共同举办了“2024年海洋光谱号香港航线旅业高峰论坛”,共商如何依托广深和内地客户资源优势,依托周边国家和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目的地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粤港澳大湾区游轮市场。
活动上,皇家加勒比透露,2024年皇家加勒比旗下被誉为“亚洲游轮之最”的海洋光谱号将重返中国,分别以上海和香港为母港运营前往周边国家的游轮度假航线,在香港期间共计将执行8条4-9晚不等前往周边国家的游轮度假航线,目的地涵盖冲绳、鹿儿岛、长崎、福冈、芽庄等热门亚洲目的地。
皇家加勒比重启航线,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如何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游轮旅游高质量发展?如何培育新市场满足新需求?为此,记者专访了皇家加勒比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
皇家加勒比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洲区主席刘淄楠。
看好中国游轮旅游市场的复苏能力和发展前景
南方+:皇家加勒比本次复航,对中国市场的表现有哪些预期?
刘淄楠:中国市场是全球第一个按下暂停键的市场,也是最后一个复航的市场,市场复苏需要更多时间,但是中国市场的潜质并没有因为长时间暂停而发生变化。中国游轮旅游市场潜力是公认的,虽然有很多挑战,但也有很多机遇。皇家加勒比作为第一家宣布重返中国的国际游轮企业,唯一一家全年在中国市场部署航线的国际旅游企业,我们看好中国市场,但并不表明我们会低估所面临的挑战。基于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在推动中国邮轮市场的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中国游轮市场重启以后,目前看来,不光消费者的补偿性需求开始增长,而且新的需求也在不断产生,我们非常看好中国游轮旅游市场的复苏能力和发展前景。
香港故宫博物馆。
大湾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客源市场
南方+: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皇家加勒比而言,具有什么样的战略地位?你们有哪些布局计划?
刘淄楠: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游轮客源市场。粤港澳大湾区有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客源市场,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而香港和澳门是国际化都市,三者合起来是强大的核心。以在香港始发的游轮航线为例,依托的不仅仅是香港,而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背后依托的甚至是整个广东省乃至中国广大的腹地市场。
从客源市场来看,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支撑香港的中国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整个香港母港市场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内地市场,实力雄厚,我们看好香港母港市场,本质上是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从目的地资源来看,香港地理位置上佳,从香港出去到周边国家或地区,距离最近,而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本身就是目的地。内地游客或国际游客到香港坐游轮,然后在大湾区旅游,这是非常好的度假的方式,这也是我们在大湾区部署船只的主要动因,它是基于整个大湾区、中国内陆、国际市场的发展。
用优质产品和体验来激励更年轻的族群
南方+: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参加游轮旅游的多是年纪偏大的游客,皇家加勒比针对年轻群体会有特别的策略吗?
刘淄楠:在国际上,游轮游客的平均年龄是44岁,中国游客的平均年龄是40岁,比国际游客还要年轻一点,但40岁并不是最年轻的游客,这只是一个平均值,还有更多年轻族群选择游轮旅游。一般而言,十八二十岁这些年轻族群刚刚离开学校,他们外出旅游极少会想到坐游轮,更多人想做背包族。他们什么时候想坐游轮呢?谈恋爱了,结婚了,生孩子了,不少生了孩子的人,突然一下子发现游轮是最适合的旅游方式,一家三代人出游,游轮是非常好的度假选择。
20岁这一年龄段坐游轮的人还不太多,他们觉得游轮不是他们的选择,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中国人、外国人,都有共同的偏见。年轻人觉得游轮枯燥乏味、无事可做,是老年人度假的专利,游轮船票很贵,会晕船,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认知。但实际上,上了游轮,你会发现不仅不晕船,更不会乏味,船上从白天到夜晚,节目非常丰富,甚至很多船上体育运动、运动设施都是针对年轻人的。我们一直用优质的产品和体验来激励Z世代等更年轻的族群,希望通过船上的娱乐项目,如百老汇演出秀,各种运动项目、餐饮等等,打造出更适合年轻人的品牌。
此外,市场暂停的这几年,复航后我们在国外的多个市场发现了新的变化,以前不坐游轮的一些年轻人,开始坐游轮,比如从新加坡出发的航次,年轻面孔更多,国际航线恢复缓慢让他们选择了坐游轮,从而爱上了这样的旅游方式。
琉球群岛。
系列政策利好国际游轮旅游营商环境
南方+:游轮旅游是发展国际旅游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中国国际旅游市场正处于恢复阶段,让国际游轮企业重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你认为关键点在哪里?
刘淄楠:游轮是高风险、重资本、高投入的行业,需要大量的业务知识、资本、人才,基于这样的行业特点,游轮企业对营商环境看得特别重。提供优质的营商环境,关键点首先是法制化,游轮是国际化市场,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游轮企业就会来部署船舶。其次是国际化,要跟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惯例。再次是市场化,要尊重市场化,尊重消费者利益,要以消费者为重。
具备了这三个关键因素的营商环境,就能重塑市场主体的信心,不管是外资、中资、中外合资,都需要这样的环境。国家今年1月份以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非常有利于对营商环境的恢复。例如,今年3月29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3月起在上海、深圳先行开展,到9月18日已试航34个航次,实际载客近2万人。通过试航整体看,拉动了旅游、促进了消费、提振了市场信心,同时也受到各方特别是旅游休闲人士的欢迎。在各种利好政策背景下,国际游轮企业也在重拾信心。
南方+记者 蔡华锋
【作者】 蔡华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