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严彬的“口水段子”,你觉得怎么样?和你相比,你认为谁更会写诗?

作者:无枪的将军

◎评论文章引用资料来源于:十月杂志,作者系曾入围“金曲奖最佳作词人”,《诗刊》第32届青春诗会入选者,中国人民大学创造性写作专业硕士:严彬

《童年往事》是一首“语言浅白、寓意浮浅、毫无水准”的口水诗;同时,它也是一篇具有“伪诗形态”的“回车键”段子文。

【①“语言浅白”指语言表达浅显直白,不具备诗化语言的特性。

②“寓意浮浅”指诗意仅限于字意的表象层面,语言形态单调、肤浅,缺乏具有深层次的可想象空间。

③“毫无水准”指诗歌水平低下,缺乏具有艺术性的认知和审美理解能力。】

从诗歌的建构关系来看,《童年往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

“有故事,无诗味;重叙述,却轻修辞”之上。

而诗歌中“标点符号”(逗号)的连续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不仅没有营造出诗化语言的语感(停顿),反而还使得“非诗段子”的轮廓更加清晰、鲜明。

下面,我们就围绕《童年往事》的文本来展开一些研讨,希望可以为读者的阅读和写作带来一些实质性参考。

我爷爷说,“你们喜欢吃梅子,我就给你们弄来一株杨梅树,过几年树长大了,结出杨梅来,你们就有梅子吃。”

这里的“我爷爷说”则间接地表明了故事的时间段以及人物关系(所谓的“时间段”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往事的回忆)。

而“你们喜欢、我就给你们弄、你们就有”的强调和坚定语气,则让我们感受到了“爷爷”对“我”(孙辈)的慈爱程度。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这一节主要是以“借言”的方式,借“爷爷”的话语来展现童年的往事或情感。

“这样朴素的道理 我们人人都知道,只是等到杨梅树上结杨梅,还要过好几年。”

这一节与前面是一种无缝衔接的转折关系,当然,如果我们把前面看成是一种故事引导(指借言方式),那么,这里一定就是历经故事后的真情流露了(指情感表达)。

“这样朴素的道理 我们人人都知道”中的“朴素”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体现;而“人人都知道”与“朴素”产生碰撞后,它原本看似浅白直接的语言表达,却瞬间衍生出了两种意蕴:

一种是,人人都知道“种树结果”的道理。

另外一种则是隐喻着“长辈对晚辈关爱”。

“只是等到杨梅树上结杨梅,还要过好几年”中的“只是”在此处表示为一种过程式转折(指从故事叙述过程转折到主体情思展现)。

“还要过好几年”作为全诗的结尾,它表面看似朴实无华,苍白无感,然而,实际上却也隐喻着人生与时光的某些感慨。

——这样解释可能大多数读者难以理解,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此处“还要过好几年”,既带有对未来喜好的不确定性,又带有对“爷爷”日渐衰老的忧伤之情。

事实上,像《童年往事》这样低级的口水段子,我们本可以“不屑于顾”;然而,出于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诗歌创作水平的鞭策(指其学院曾被我们批评过的杨庆祥、严彬这些身份、学识严重与诗作不匹配的诗人),我们还是“毅然决然”的,对其做出不带任何个人情绪色彩的解构。

——当然,我们也并不奢求他们懂得“知恩图报”;只是,期望以后再有类似“非诗”的段子,他们(十月杂志)可以自觉地丢弃在垃圾桶里,不去堂而皇之,污人耳目!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对于那些不尊重诗歌、亵渎诗歌的伪诗人,无论其身份地位如何;每一个评论者(除开那些习惯趋炎附势的谄媚小人),都应该勇敢的对他们说一声“滚开,诗丑”!

(此处特指诗歌写作中那些哗众取宠的小丑、丑角)】

作者简介:无枪的将军,本名:何天军,籍贯:重庆万州,当代诗学解读平台【评诗论道】主笔,独立批评家、评论人、实用性诗学理论研究者;推崇:“以诗养性,以评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