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以泻出如水样为特征的疾病,中医主要将其分为外邪型、食滞肠胃型、肝气乘脾型、脾胃虚弱型、肾阳虚衰型等几类。腹泻是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疾病,若长期不愈则易发展为肠炎等疾病,不可小觑。我们整理搜集了20个止泻的中医偏方,涵盖各类腹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
1、健牌止泻糊
组成
芡实米、莲子肉、山药、白扁豆各15g,白糖适量。
主治
腹泻,脾胃虚弱型。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进油腻之物则便数增多。
用法
将芡实、莲子、山药、白扁豆混匀磨成细粉,放入锅内,加白糖及水调成浆,加热烧成熟糊即可。1日1次,可常食。
2、补牌肾止泻栗子粥
组成
大枣10枚、栗子50g、茯苓20g、大米100g、白糖30g。
主治
腹泻,脾肾虚弱型。症见大便溏泄、腰腿酸软,或五更泻。
用法
常法煮粥,加白糖服食。
3、久泻石榴汤
组成
鲜石榴1个,食盐少许。
主治
久泻久泻不止。
用法
鲜石榴连皮捣碎,加食盐少许,水适量,煎汤温服,1日3次。或酸石榴1个,烧炭,放置一夜研细末,石榴汤送服其末。
4、祛寒利湿冬瓜柿子煎
组成
冬瓜皮30g、 柿子皮9g、 升麻6g 、干姜6g。
主治
腹泻,寒湿型。症见泄泻清稀,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恶寒发热。
用法
水煎服,1日2次。
5、健脾多味米饭
组成
百合、炒白扁豆、莲肉、山药、芡实、薏苡仁、白术、红枣各10g、大米500g。
主治
腹泻,脾胃虚弱型。症见大便时溏时泻,食少,体虚乏力。
用法
将8味药加水煮30分钟,捞出白术;将淘净的大米加水及药,与药液共蒸成干饭。随餐服食,连吃1周。
6、矢气糖拌熟蒜
组成
大蒜、糖适量。
主治
长年腹泻放臭气者。
用法
生大蒜煨熟去皮,和糖服食,1日2次。
7、清湿热止泻浴足汤
组成
葱白20g、臭椿树叶20g、艾叶20g、食盐20g。
主治
腹泻,湿热型。症见泻下急迫,粪黄而臭。
用法
将药物煎水,热洗双足,早晚1次。
8、萝卜叶茶
组成
干萝卜叶30-60g。
主治
腹泻,食滞肠胃型。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酸臭。
用法
煎水,入保温瓶,代茶频饮。
说明
萝卜叶消食,理气。对胸膈痛满作呃、喉痛也有着很好的效果。
9、加味金樱子粥
组成
金樱子10-15g、山药50g、芡实50g、粳米100g或糯米100g。
主治
?腹泻,脾肾虚弱型。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腰腿酸软。
用法
先煎金樱子取汁,去渣。再同山药、芡实、粳米同煮为粥,温服。
说明
本方是金樱子粥加味而得。因金樱子纯属收涩之品,没有健脾益肾之功,故在此粥基础上加山药、芡实健脾补肾,对肾虚久泻者效果理想。
10、健脾止泻乌蜜膏
组成
乌梅500g、蜂蜜1000g。
主治
腹泻,脾胃虚弱型。症见大便时溏时泻,神疲气短。
用法
把乌梅用冷水泡发,除去内核,加入适量的水,先用大火,后改用小火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煮,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再以小火煎熬至稠膏状时,对入蜂蜜煮沸,停火,待冷后装瓶备用。每日2-3次。每次1汤匙,以沸水冲服,连服8-10日。
11、清热祛湿止泻苋菜饮
组成
苋菜叶60g。
主治
腹泻,湿热型。症见泄泻腹痛,泻下急迫,粪黄而臭。
用法
?水煎去渣,取汁饮,1日2次。
12、清热祛湿止泻玉米须饮
组成
?玉米须30g、葛根20g、黄芩9g。
主治
腹泻,湿热型。症见泻下急迫,粪黄而臭。
用法
水煎服,1日2次。
13、清热止泻绿豆车前汤
组成
绿豆60g、车前草30g、鲜辣蓼草1把。
主治
?腹泻,湿热型。症见泻下急迫,粪黄而臭。
用法
水煎服,1日2次。
14、益脾止泻饼
组成
熟枣肉250g、鸡内金60g、干姜粉60g、生白术120g。
主治
腹泻,脾胃虚弱型。症见饮食减少,长期泄泻,完谷不化。
用法
先将白术、鸡内金文火焙干,轧成细末,共入干姜粉和枣肉同捣如泥,做小饼,放入烤炉烘干。每日空腹作点心食,细嚼慢咽。可常服。
15、止泻胡椒麝香膏
组成
胡椒9g、麝香暖脐膏1张。
主治
腹泻,脾肾虚寒型。症见大便溏稀,腹痛绵绵,或肠鸣即泻,形寒肢冷。
用法
胡椒研为细末备用。把胡椒末填满肚脐,外敷麝香暖脐膏。或用鲜姜汁调成膏,敷神阙穴。
16、久泻荞麦丸
组成
?荞麦适量。
主治
久泻。
用法
将荞麦炒后研末,以水做成丸。1次服10g,1日2次。
17、温腹止泻贴
组成
肉桂3g、硫磺6g、白胡椒15g、鸡内金3g、枯矾6g、五倍子6g、新鲜葱头3-5节。
主治
腹泻,肾阳不振之五更泄。症见泄泻日久,每天黎明前即感腹痛,入厕必泻,小腹畏寒喜暖。
制法
除葱头外,余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取葱头捣烂,与上述药末拌匀,加适量醋酸调成糊状,平摊于脐部,用纱布覆盖,并用胶布贴紧。
用法
每天敷2小时即可,1日1次,6次为1疗程。
说明
?若敷药后出现发痒、灼痛等现象,停药后即消失。
18、乌梅川椒黄柏敷脐
组成
乌梅、川椒、黄柏各等分,鲜生姜适量。
主治
功能性腹泻、急性肠炎、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慢性腹泻。
用法
前3味共研细末,加生姜共捣制成糊膏状,将姜膏摊布在纱布上。外敷脐中,用胶布加压固定。用药半小时,脐腹有温暖舒适感,一般外敷1次可症状告愈,若不愈,2-3日后可换药再敷。
19、止泻棠梨果
组成
棠梨干果30g。
主治
腹泻,脾胃虚寒型。症见大便溏稀,腹痛绵绵。
用法
水煎服。1日2次。
说明
棠梨干果有涩肠止泻之功,对脾虚泻下有较满意疗效。据《本草纲目》记载:“棠梨,野梨也。霜后可食,其树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种。”并有“烧食止滑痢”之言。
20、止泻伤湿止痛膏
组成
伤湿止痛膏1贴(或用麝香虎骨膏)。
主治
腹泻,食滞肠胃型。症见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嗳腐酸臭。
用法
中成药,药店有售。贴脐部,12-24小时更换1次。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