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健康】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急诊和ICU成了前沿阵地。记者从南京市中医院了解到,该院疫情防治指挥部第一时间召集门诊、急救医学、感染管理等科室,打破科室专业壁垒,将全院医疗资源整合统一调度,争分夺秒举全院之力积极收治病人,筑牢抗疫“防波堤”。

全力救治

打通科室,全院一盘棋收治患者

面对全院职工陆续患病,医疗救治力量明显受限的严峻形势,南京市中医院及时合并关停部分病区,调整医护人员排班设置,调集健康医务人员支援急诊、发热门诊、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科,保证重点科室救治力量。随着就诊高峰的来临,第一批“阳康”的医务人员迅速回到工作岗位,医院逐步恢复全院救治能力。

与病魔较量,与病毒抢时间。面对大量发热、咳嗽和肺部阴影患者前来就诊,为了增加收治率,医院打破科室和专业壁垒,要求全院所有科室均须收治上述患者。指挥部组织呼吸科、感染科和重症医学科科主任组成专家会诊组,通过微信群留言和线下会诊,全面指导全院呼吸病患者救治。

针对重症感染、呼吸衰竭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数量激增,尤其是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该院迅速调剂全院设备,开放重症医学科西区病床20张,指导CCU、NICU和EICU等专科ICU全面收治呼吸危重症患者。从临床科室抽调业务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较强的医护人员,经过必要的重症医学专科培训后支援重症病房,实现医床比1:1、护床比2.5:1的配置要求。重症医疗组采取原重症专业人员为组长,带领非重症专业人员组成混编医疗组的模式,迅速形成重症救治战斗力。在呼吸科和感染科规划建设新的ICU床位,指导普通病房在设备和人员到位的情况下收治准重症患者。

此外,医院还成立了急危重症救治快速反应小组(CCRRT),将医疗干预的位点前移,在患者暂未发生病情突变的时候即早期识别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并给予预警及医疗干预。比如,争取早期识别和干预突然的变化或恶化,减少心搏骤停等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并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提供专业的高级生命支持。一旦观察到患者出现异常,任何工作人员均可呼叫CCRRT。CCRRT负责全院患者的分级识别和医疗救治指导和患者分流协调工作,有效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防治结合

推出抗疫家庭"小药箱"

几千年来,中医药一直是战胜疫情的法宝。针对新冠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强的特点,该院抓住中医药在防疫和疾病救治中的显著优势。为了让不同人群在西药感冒药、咳嗽药和解热镇痛药相对不足时及时得到有效医治,南京市中医院发挥“金陵医派”中医药抗疫特色优势,多次组织院内专家研讨中医预防和治疗方案,最终通过整合前期抗疫经验和院内自制制剂,设计并向广大人群推荐了抗疫家庭小药箱。从院内制剂中选择合适品种覆盖预防和治疗相应症状等临床常见需求,并根据年龄和体质状况分别推荐了成人小药箱,老人小药箱和平素体弱者小药箱三种类型。

记者了解到,预防上,小药箱根据补益作用的差别,选择了前期医院根据参苏饮、十神汤、桔梗汤加减拟定的抗奥合剂1号、抗奥合剂2号,结合冬季气候特色,根据薯蓣丸、玉屏风散等加减拟定的固本防疫膏和常用院内制剂健脾益肺口服液;治疗上,针对发热肌痛推荐了疏散表邪的桑杏合剂;针对咳嗽推荐了宣肺止咳的杏桔合剂和咳嗽合剂;针对咽痛推荐了清热润燥的利咽合剂;针对腹泻推荐了温化燥湿止泻的藿香正气软胶囊;针对乏力推荐了补气健脾的黄芪口服液。

值得注意的是,医院推荐了具有扶正固本功效的4张食疗方,包括温补气血的黄芪山药鸡汤、养阴润肺的百合莲子银耳羹、扶正益气的党参黄芪粥和解表散寒的姜苏红糖热饮,以及足浴方、治疗茶饮方、香囊方和导引操等传统中医防治方法,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结合当下感染人群恶寒发热全身酸痛伴有咽痛等常见症状,在原有院内制剂“荆防合剂”的基础上,参照荆防败毒散的辨治思路,医院拟定了专门针对新冠轻型和普通型人群的治疗方剂“加味荆防汤”。方案一经推出,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反复来院取药,并反馈该院防治方案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小药箱通过该院微信公众号发布,并附有防疫抗疫的科普知识。不过,专家提醒,如果出现高热、气喘、明显乏力,尤其是儿童、老年人或患有慢性基础病的人群,必须立即就医。

护佑健康

疫情防控展现“中医力量”

为进一步筑牢中医防疫屏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市中医院的中医药全方位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发挥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作用,中西结合,成为南京抗击疫情的一大特色。

走进南京市中医院制剂室里,药香扑面,剂室内始终灯火通明、中药飘香,医务人员坚守在冷热交融的制剂室内,与轰鸣的煎煮机器作伴,24小时不间断进行着药材熬制、称量、分装、运送等工作,有效保障了患者、一线抗击疫情人员等人群按时收到中药。

一袋袋浓浓的汤药,凝聚着市中人的责任与担当;急诊和ICU一位位挺身而出的中医人,贡献着市中智慧和力量。TA们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践行着初心和使命。

南京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京市中医院将继续发挥中医药名医、名家、名方的优势,根据奥密克戎病毒毒株变异情况,不断优化防疫方药,守正创新,用中医药力量助力疫情防控,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通讯员莫禹凡

南京晨报记者戚在兵

本文来自【江苏健康】,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